成都平安医院 > 医院概况 >

口腔念珠菌病,你了解多少?


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念珠菌感染口腔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口干、口腔灼烧痛、味觉减退等症状,若不能及时正确地诊断、积极地治疗,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不仅在全身情况较差的人群中有全身播散的风险;同时,长期不愈的念珠菌感染还是加剧口腔黏膜发生癌变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积极诊治和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将对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做一阐述。

什么是口腔念珠菌病?感染如何发生?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osis, oral 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有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病人群患病率约为4.17%,在某些易感人群中其患病率geng高。如在佩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达44.3%,接受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为5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为60%,而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患病率则高达80%。

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约有25%~50%的正常人口腔中携带此菌。念珠菌以芽生孢子型存在,呈椭圆形酵母细胞样,并不致病。

但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白色念珠菌孢子可生出嫩芽,并逐渐向顶端延长,分枝,长成新的菌丝体而繁殖,导致感染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罹患口腔念珠菌病?

当机体存在下列全身或局部易感因素时,易罹患口腔念珠菌病。

①免疫及内分泌因素:糖尿病、HIV感染、恶性肿瘤、免疫力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

② 药物及治疗因素:全身或局部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服用有口干副作用的药物,放疗后口干等;

③ 食物营养因素:机体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食物含糖量过高等;

④ 口腔局部因素:口腔黏膜干燥,活动义齿戴用习惯不佳(夜晚不摘下、清洁差),口腔黏膜局部损伤,口腔卫生差,吸烟,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黏膜病伴发糜烂等。

口腔念珠菌病有哪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总体上讲,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主要体征为舌背乳头萎缩、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白色凝乳状斑膜、口腔黏膜发红、口角湿白潮红、白色不规则增厚、斑块及结节状增生等。

由于诱发因素、感染人群和病程的不同,口腔念珠菌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

伪膜型

又称鹅口疮、雪口病,多见于婴儿,成人较少见,但HIV感染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治疗者、免疫缺陷者及身体衰弱者等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为乳白色绒状伪膜,似奶块,不易擦去(图1)。

图1 伪膜型念珠菌病

红斑型

红斑型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后的患者,常累及舌背黏膜。表现为外形弥散的红斑,以及舌乳头萎缩(图2)。

图2 舌背黏膜充血发红伴舌乳头萎缩

红斑型中有一类特殊的念珠菌病,因多发生于活动义齿佩戴者,又称义齿性口炎。患者常有夜间不摘义齿的习惯;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形成界限明显的红斑(图3),常伴有口角潮红、湿白或皲裂形成。

图3 义齿性口炎

增殖型

念珠菌感染长期存在,导致口腔黏膜结节状或肉芽肿样增生,舌背、上腭及颊黏膜多见(图4)。

图4 上腭的增殖型念珠菌病

该型有恶变潜能,对于长期慢性感染者,应特别提高警惕。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该病是与念珠菌感染相关的一组特殊类型的综合征,病因复杂,患者常伴有遗传因素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或伴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皮质等功能减退。

多数患者从幼年时发病,病程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持久的口腔、指甲、皮肤和阴道的念珠菌病(图5、图6)。

图5 舌背伪膜、充血发红、增生伴沟纹

图6 右手食指指甲萎缩、沟纹、变色

口腔念珠菌病如何预防?

平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保持口腔卫生,口腔不洁者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吸烟者较好戒烟。对于活动义齿佩戴者,应养成良好的佩戴习惯,晚上睡觉时应摘下义齿并浸泡在2%~4%碳酸氢钠水等溶液中,必要时geng换义齿。同时积极治疗与念珠菌病感染相关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预约挂号 电话咨询
走进平安/Entering safety
电话咨询

成都平安医院(原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系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省、市医保和保险行业定点医院,成都市优秀医院,坐落...【详细】

  • 人文医疗
  • 公开透明
  • 公益担当